卧虎镇

    -3
    • 风力:西北风<3级
    • 相对湿度:87%
    • 紫外线强度:
    • 气压:1007 kPa
    • 降雨概率:1%
    • 能见度:7km(公里)
    数据更新于:2024-06-30 18:00
    • 今天白天小雨
      最高温度:15℃
    • 今天夜间
      最低温度:-3℃

    双辽卧虎镇天气预报24小时详情

    双辽卧虎镇未来一周天气预报

    双辽15天天气>>
    • 星期日6月30日-3℃ ~ 15
    • 星期一7月1日-5℃ ~ 11
    • 星期二7月2日-4℃ ~ 11
    • 星期三7月3日多云5℃ ~ 13
    • 星期四7月4日多云4℃ ~ 14
    • 星期五7月5日多云0℃ ~ 12
    • 星期六7月6日0℃ ~ 10

    双辽卧虎镇15天、30天天气预报

    双辽30天天气>>

      四平市双辽市卧虎镇天气、简介

      卧虎镇地图

      卧虎镇今天白天小雨,最高气温15℃西北风;夜间小雨,最低气温-3℃西北风;

      卧虎镇位于双辽市县城郑家屯北30公里,东与红旗镇、柳条乡、永加乡为邻,西部新开河贯通南北,南与县城北郊、建设乡隔西辽河相望,北与双辽种羊场、玻璃山镇接壤。卧虎镇政府所在地在卧虎屯。

      卧虎镇(Wohu Zhen) 代码:220382103 邮编:

      位于双辽市市区北30千米,东与红旗街、柳条乡、永加乡为邻,西部新开河贯通南北,南与双辽市北郊、建设乡隔西辽河相望,北与双辽种羊场、玻璃山镇接壤。南北长30千米,东西宽15千米,面积302.57平方千米。人口26710人。镇政府驻前卧虎屯。辖卧虎村、五星村、同乐村、东方红村、九家子村、六家子村、五家子村、前六家子、大富村、浩然村、协力村等。

      原为蒙古族达尔罕王旗所属。顺治十一年(1654年),额赫屯开始建屯落户。当时只有7户人家居住于此。到额赫屯(即五星村)设蒙古屯后,发展到37户。1900年汉人迁入,1911年……1927年,蒙古达尔汗王出卖东夹荒后,卧虎屯分别隶属于双山县、辽源县所辖。1940年卧虎屯属双辽县管辖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将原双辽县所辖的卧虎屯又划给双山县管辖。1945~1946年5月,卧虎屯第一次解放,双辽县在卧虎屯成立卧虎区民主政府,区政府驻地在协力村。1946年5月以后,-占领卧虎屯,并在此设村公所。1947年,卧虎屯第二次解放,为双辽县所辖,并成立了第九区民主政府。1956年3月,第九区撤销,划分为卧虎乡、佐岭乡、土山乡。1958年9月,实行人民公社化,卧虎、佐岭、土山3乡合并为卧虎人民公社。1983年11月,改卧虎人民公社为卧虎乡。1984年11月卧虎乡撤乡建镇。199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30567人,其中农业人口21268人。

      -

      历史

      据考证,早在隋唐时代,就有朝鲜族在此居住。在距卧虎屯南2.5公里处,即卧虎村六屯的耕地群上,发现了高丽人小衙门的废墟。现在卧虎村农民称该处为“衙门地”。在同乐村西北原来的“海吐”旧屯址上,发现了朝鲜族人使用过的碗、缸等用品及家具残片。

      宋朝时,卧虎屯曾为辽金所辖。1972年,在骆驼岭水库坨子南发现一座古墓,发掘出古代弓、箭、刀等兵器,还有马骨、马鞍等残片和一具男尸骨。经省考古学家鉴定系辽代表小官的坟墓,说明辽鲁时代这里曾有契丹人居住过的地方。

      清世祖皇太极登基后,卧虎屯隶属于蒙古族王爷达尔汗所辖,顺治十一年(1654年),额赫屯开始建屯落户。当时,只有7户人家居住于此。到额赫屯(即五星村)设蒙古屯后,发展到37户。1927年,蒙古达尔汗王出卖东夹荒后,卧虎屯分别隶属于双山县、辽源县所辖。

      1940年,双山、辽源两县合并为双辽市,卧虎屯隶属于双辽市。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后,将原双辽市所辖的卧虎屯又划增长率县管辖。1945~1946年5月,卧虎屯第一次解放,双辽市在卧虎屯成立卧虎区民主政府,区政府驻地在协力村。1946年5月以后,-占领卧虎屯,并在此设村公所。1947年,卧虎屯第二次解放,为双辽市所辖,并成立了第九区民主政府。1956年3月,第九区撤销,划分为卧虎乡、佐岭乡、土山乡。1958年9月,实行人民公社化,卧虎、佐岭、土山3乡合并为卧虎人民公社。1983年11月,改卧虎人民公社为卧虎乡。1984年11月卧虎乡撤乡建镇。

      -

      地理资源

      卧虎镇南北长30公里,东西宽15公里,幅员面积315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10308公顷。卧虎镇有汉、蒙、满、回、朝、达斡尔6个民族。199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30567人,其中农业人口21268人。

      地势为东高西低,北高南低。土壤可分为四大类:西部清河沿岸是冲积土和盐碱化草甸土,平齐铁路以东是淡黑钙土,其余为坨间风沙土。镇境内有2条外流河、1条内流河,即西辽河、清河和泉眼沟。有泉眼沟和骆驼岭两座水库。